塔罗洗牌、星座查运:年轻人的“情绪出口”,藏着哪些心里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 王浩
洗牌、切牌、抽牌……一场塔罗解读下来,不少年轻人犹豫不定的心情与压抑的情绪,往往能得到释放。
面对职场压力、情感挫折或成长迷茫时,塔罗、星座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情绪出口”:有人靠解读内容疏解心情,有人则需要向解读师倾诉。这背后,是部分人因内向敏感不愿向亲友袒露心声,还是觉得传统心理咨询收效有限?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了年轻受众、行业从业者与心理学专家,共同剖析这一现象,探寻当代年轻人的情绪困境。
是“心理疗愈”,更是在“梳理思绪”
“对我来说,塔罗、星座的测算是一场心理疗愈,能帮我换个视角跳出内耗情绪。”大学生小博(化名)坦言,每当遇到难以抉择的事,她就会向塔罗求助,身边不少同学也有过类似经历。
与小博不同,济南的季女士更看重与解读师交流的过程。“有时自己心里其实已有答案,只是需要借助此类情绪服务梳理思绪。”她解释,向素不相识的解读师倾诉,本质上是在“和自己说心里话”——比起身边亲友,陌生的解读师反而能让她更坦诚地表达真实想法。
小博则补充了另一个原因:快节奏时代里,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没人能时时陪伴在自己身边。“比起麻烦别人,我更愿意自己付费购买这种‘情绪价值’。”
小情绪的“缓解药方”,Z世代的“社交货币”
为何年轻人更偏爱塔罗、星座以疏解情绪压力?从业者谢先生从现实角度给出了答案:“很多人的情绪问题没严重到要去医院做系统心理治疗,但这些‘小情绪’又确实需要疏解。”
他认为,塔罗、星座恰好满足了这种“轻量级”需求——不仅经济成本更低,流程也更灵活,不需要像传统心理咨询那样提前预约、固定周期。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张凯华则从心理学视角进一步分析:塔罗、星座通过“运势解读”,能为挫折赋予“合理性解释”,比如将暂时的不顺归结为“水逆期”,这种方式恰好契合了年轻人应对生活不确定性的心理需求。此外,此类话题也成了Z世代的“社交货币”,能帮助他们快速拉近距离、找到共同话题。
可当情绪工具,但别成生命指南
不过,一副卡牌真的能“包治百病”吗?“它可以是情绪宣泄的工具,但绝不能成为生命的支点。”季女士认为,塔罗、星座测算与健身、美食一样,只是缓解情绪的选择,并等同于真实生活,更不能靠它来决定人生方向。
解读师谢先生也表示,从心理学角度看,很多人的情绪波动源于“偏执性想法”,占卜解读的核心是“情绪抚慰”,而非“给出答案”,最后仍会引导用户回到现实。
张凯华则提醒,过度依赖此类情绪服务会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一是会削弱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将“面试失败”归咎于“水逆”,却忽略“简历准备不足”等真实原因;二是容易产生“疗愈幻觉”,把“情绪缓解”当成“问题解决”,最后反而会逃避现实问题。
如何把控边界,实现良性引导?
普通人该如何把控解读边界?张凯华提出了关键原则:“避免二元对立——既不否定它的情绪价值,也绝不夸大它的疗愈效果。”
她认为,这正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与主动调节”的平衡智慧:可以利用塔罗、星座的安抚功能缓解当下情绪,但不能因此丧失对生活的主动掌控权。
针对如何引导“借助解读宣泄情绪”的行为良性发展,张凯华提出了三方面具体方向。从行业层面看,需相关部门出台管理办法,明确测算从业者的资质标准,让这类情绪服务行为有规可依。
在认知上,要通过心理学视角解读,帮助年轻人树立理性看待的意识。
在资源联动方面,可鼓励正规心理咨询机构与合规测算平台展开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更精准地满足年轻人的情绪需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发布于: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