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黄历乱象该治治了
来源: 福建日报
分享链接二维码

“今日宜求职,穿蓝色上衣能提升成功率”“今日不宜出行,换五行壁纸可破霉运”……打开社交平台,诸如此类的“电子黄历”内容俯拾即是。博主们以解读为名,用“宜忌事项”“穿搭建议”吸引眼球,让不少网友养成“每日必看”习惯,甚至因“未遵宜忌”而心慌焦虑,将日常不顺归咎于“运势偏差”。然而调查发现,所谓“解读民俗”不过是引流幌子,流量变现、诱导消费才是这些博主的终极图谋。
电子黄历用非黑即白的“宜与忌”给出看似明确的答案,借“幸存者偏差”制造“预言成真”的假象。这种低成本的“确定性”虽能暂时抚慰焦虑,却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年轻人的理性思考能力,让本该主动破局的人生,沦为接受“运势指引”的被动剧本。
对电子黄历乱象不能放任自流,亟待找到精准治理的平衡点。一方面,要厘清民俗与迷信的边界。传统黄历中蕴含的节气智慧、生活哲理值得挖掘传承,但将“穿搭颜色”“行事选择”与“吉凶祸福”绑定,则属于不折不扣的伪科学,必须明确抵制。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应树立理性认知,与其在“宜与忌”的束缚中犹豫不决,依赖虚无缥缈的运势指引,不如主动作为破解困境,用实干精神直面挑战。
下一篇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