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慎终追远,岂有“吉凶”可言丨九派时评

来源: 九派新闻

九派新闻评论员 木姗

今年清明有点“特殊”,也就是“闰月清明”。

“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就临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得很玄乎。网上许多人在找依据,甚至连专家都出来做科普了。

1

按照农历,去年清明是农历三月初五,今年是闰二月十五。闰二月是什么?原来,今年农历13个月,有两个二月,闰二月就是第2个二月。

一年12个月,为什么它要多一个月?这跟农历和阳历在天数上的区别有关。阳历的一年,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一般是365天或者366天,转的这个圈叫“黄道”。阳历跟太阳有关,与之相对的阴历,就跟月亮有关。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月亮圆缺变化的一个周期,大约是29.53天。

不少人以为,阴历就是农历,其实不是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月按阴历的算法来,一年就只有354天或者355天,这和阳历年相比,少了11天,3年过去就会少了一个月。如果照这样下去,年复一年,农历月份和四季寒暑的关系就会完全混乱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农历通过设置闰月的方法来贴合阳历年的算法,可以说是“弥补误差”,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闰月具体定在哪个月就要看二十四节气了。

二十四节气怎么定的?根据黄道位置定,黄道就是地球绕太阳转的那个圈,一圈360度,每15度一个节气,一年就有24个,一个月有两个,每个月的第二个节气又叫“中气”。

俗话说“人没中气就会虚,月没中气就得闰”。农历历法规定,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哪个月没有中气,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闰月就是这么定的。今年农历的闰二月是阳历3月22日到4月19日,中间只有一个节气,就是清明,“闰月清明”就是这么来的。

2

说到底,“闰月清明”只是一种天文历法现象。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祭祖大节,既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节日。清明扫墓祭祖是尊敬已逝的亲人,毫无迷信成分,因而无所谓什么“讲究”。

慎终追远,岂有“吉凶”可言。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是“天时”也是“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生命观念。清明风至,追忆先祖之际,人们也沉浸在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中,追念是伴随着生命活跃的,缅怀先祖与开拓未来进入当下时光的重叠,这方是清明独有的文化内涵。

慎终追远也进入到我们民族文化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有人说中华民族的宗教是“时间”,是“历史”,正如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讲根脉的,这个“根脉”就是先辈倾注到我们血液中的那一切。而在日常生活中,“慎终追远”就不仅仅是追忆先辈,也是一个人在做事前而时时追问自己的初衷,凡事不忘初心,在生命中永葆那种恒定持久的力量。

在传统诗词里,关于清明节的描述,基调是感伤的,也是温润的,而绝非许多封建迷信灌输的鬼魅色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在哀愁感伤之际突然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焕然一新的境界,总体呈现的是一个生动明快的境界。许多好的诗词不胜枚举,关于清明的传统书写中,民族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博大的精神世界,而我们的今天的文化又当如何承续呢?

透过传统节日和诗词歌赋,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快乐而有趣的样子,而非眉头紧锁甚至鬼魅横生的样子。传统文化,或者说传统文化的净化,从来没有子孙后代留下“‘闰月清明’能不能祭扫”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恰恰是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需要去思考的。

礼敬祖先当然会有各种习俗,且随着时代变迁和各地文化而有所不同,但总归不是一种封建迷信。在这个缅怀先人、寄托思念的日子,我们礼敬曾经爱着我们、我们也爱着的人们,虽然他们已经离去,但仍在我们的回忆里,想念他们、祭奠他们,是传达我们的心意,哪有什么吉凶可言呢?

闰月清明只是历法上的“特殊”,我们心中的感怀和思念不会变。

我要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