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感觉“有点儿准”的MBTI人格测试靠谱吗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你是I人还是E人?”“我是ENFP,你是INFJ,我们天生一对!”不知不觉中,MBTI人格测试正在悄悄取代星座,成为现代年轻人打招呼的一种新方式。在社交场合中,MBTI人格测试不仅是一个安全有趣的话题,而且似乎还成为迅速了解一个人的途径。

    MBTI人格测试之所以会广泛流行,是因为在很多人眼中,测试结果“有点儿准”。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提出异议,认为MBTI测试结果和自己感觉的不一样,觉得这个测试“不靠谱”。那么,MBTI人格测试是否有科学依据?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借助MBTI人格测试结果来进行就业、择偶、交友等人生重要选择吗?

I或E,并非一成不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姜思思介绍,MBTI的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由美国作家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这种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创立的心理类型理论,MBTI将四个维度的不同偏好倾向进行二分类处理,再组合起来,最终形成了16种人格类型。这四个维度分别是:补充精神能量的来源——外向型E人更能够在与外界的沟通交互中获得能量,而内向型I人则更能在独处中获得能量;接收信息的方式——实感型S人更注重细节和具体事实,直觉型N人更关注抽象、整体、概念;得出结论的方式——情感型F人作判断时会关注主观因素,也就更感性、更受情绪影响,思考型T人则更遵守理性、逻辑的结论;生活、行动的方式——判断型J人更看重结果,因而常常更严谨,感知型P人更注重过程,因而常常更灵活。

    姜思思解释说,由于MBTI划分的16种人格类型是建立在荣格心理类型理论基础上的,所以测试结果会让人感觉“有点儿准”,但同时,由于该模型是荣格心理类型理论的一种简化和(不严谨)改写的版本,所以整体上,它的科学性并未被科学界所认可。

    姜思思分析,MBTI测试“不靠谱”的一方面原因在于,测试中所有的选项都是二分法,似乎一个人非E即I,非S即N,但在现实中,人的性格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具有复杂性,比如I人和E人也有程度之分,有的人E中偏I,也有的人I中偏E。

    MBTI测试之所以让某些人感觉“不靠谱”,还因为人的性格具有流动性,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心境下做MBTI测试,结果可能也并不一样。

青少年为什么更喜欢做心理测试

    调查显示,相较于成年人,娱乐性的心理测试在青少年中更受欢迎,那么,为什么青少年更喜欢做心理测试呢?

    姜思思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心理测试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关于自我认知的心理需求,是一种寻求“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的表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认知自我的过程。

    个体从进入青春期起,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自己的需求,希望有一种科学的工具能够告诉自己“我是谁”,并且引导自己处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姜思思说,临床上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到了青春期忽然就“变了”,比如有些男孩子小时候非常活泼开朗,到了青春期忽然变得沉默寡言,变成了I人;有些女孩子小时候乖巧听话,到了青春期忽然变得个性张扬,变成了E人。

    姜思思说,出现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有了自我意识和意愿,开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开始表达。这是孩子在青春期进行自我探索、形成自我认知的过程,是成长的表现。家长不妨以开放和欣赏的态度面对变化,多观察、少打压,让孩子探索自己的内心和性格,陪伴孩子度过动荡的青春期。

“人没有任何已被定义的本质”

    目前,MBTI测试在企业界应用最广。互联网上关于MBTI测试结果的解读往往伴随着择业建议,比如ISTJ适合从事会计、审计、法律、行政管理等职业,ENFP适合从事销售、公关、广告、艺术等职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与测试结果相反的例子——很多I人不仅从事“外向”型的工作,并且表现非常出色,优秀教师、销售冠军,知名艺人中,到处都有I人的身影。

    姜思思告诉记者,选择职业依据的不应只是性格,还有价值观。且不说MBTI谈不上准确,即使准确,只根据此时此刻的性格状态就选择职业,也可能是片面的。因为性格一定程度上是具有适应性和可塑性的,一个人可能天生没有那么适合某类工作,比如一个不善表达的人想要成为教师,相比于不善表达,他希望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观占了上风,那么他可以在成长过程中习得表达和交往的技巧。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就像存在主义所主张的,“人的本质不能被预先规定”。如果需要,每个人都可以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而不必自我设限,画地为牢。

    对于社交来说也是如此,E人或I人的社交表现也不应该有“被预先规定”的关系。虽然E人更喜欢社交,I人更喜欢独处,但这并不意味着E人就一定是“社交达人”,而I人一定“社恐”。姜思思告诉记者,E人和I人最大的区别在于,E人的能量是向外投射,而I人的能量是向内投射。E人从社交中获取能量,I人则需要通过独处给自己“充电”。事实上,能量释放与社交技巧并没有关系,一个E人可能很喜欢社交,但却没有社交技巧,一个I人可能喜欢独处,但在与人交往时很擅长沟通和表达。无论是E人还是I人,当内心对自己认可时,就会表现得大方自信,反之则会表现得羞涩怯懦。

根据MBTI测试结果找对象“极不靠谱”

    通过MBTI测试结果来决定是否与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可能是“极不靠谱”的。姜思思说,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与其工作中的表现很不相同,在工作中理性且稳定的人,在亲密关系也有可能很主观、很情绪化。MBTI的四个维度应用到工作场景可能更准确一些。

    另外,亲密关系作为两个人的极贴近的接触、极深入的互动,并不决定于两个人各自的性格,而常常是考验互动中的品质。没有比亲密关系更紧张又更流动的关系了,我们常常说“错过某人”,可见亲密关系不只是四个字母的组合,更要考察“此时此刻”真实的互动。另外,针对“伴侣应该找跟自己相似的人还是互补的人”这种问题,姜思思建议,通常来说,性格互补的人更容易互相吸引,性格相似的人更容易相处,但在亲密关系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致对于关系的长远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总体来说,MBTI人格测试更倾向于是一种娱乐性的心理测试,而不具有严肃的科学性,如果用测试结果给自己贴标签,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是很‘不靠谱’的事情。”姜思思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3月02日 03 版

我要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