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缘星座网 > 文章栏目 > 文章正文

遇事找“大师” 网络算命不靠谱

来源: 法治周末
分享链接二维码

《法治周末》记者 管依萌

“木是用神,子巳暗合,上半年运势不佳,又现天罗地网煞,不利健康,但下半年即可转运好转,事业有进展。”在一些明星和粉丝的微博评论里,经常能看到有评论者对明星的面相或八字进行点评。

这些评论者借助明星的人气将流量引至自己的账号,并且会每天在评论区选取艺人进行测算,但有个人找他们测算则会收取费用。以一名博主为例,其主页的简介显示“事业、财运、健康、姻缘、桃花测算指导”,并引导关注者添加其微信。

过街天桥上支个摊、寺庙门口解个卦、昏暗的屋子内掐指一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算命还停留在传统模式里。而如今,跟“大师”之间的交流,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

活跃于互联网平台的“大师”

“事业不顺,在网上找‘大师’寻求破解之法并购买转运水晶”“身体不好,网购了‘大师’开过光的健康符”“钱不够花,请大师帮忙在线补财库”……近年来,“大师”活跃于互联网平台,很多网友沉溺于找“大师”答疑解惑。

“前段时间总感觉有点‘背’,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上找了‘大师’帮忙测算一下。”在北京市朝阳区工作的张璐(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她有一段时间在工作上经常遇到问题,偶然在网上刷到了一名“大师”的测算分析,便搜索了相关服务并尝试了一次网络算命。

“‘大师’先询问了生辰八字,然后会问有哪些困惑,并根据提问回答问题。我主要是想询问事业发展,他还有其他的业务。”张璐说,测算结束后,“大师”还向她推荐了事业符,价格为188元。

《法治周末》记者在多个互联网平台输入“算命”“占卜”“八字”等信息,发现有不少能测算运势走势、批八字的账户,粉丝数量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不仅如此,还有专门的网络占卜APP,可以进行一对一在线连麦。

记者联系了几位在线算命的“大师”,均被引导至微信。

其中,一名“大师”可测算工作事业、学业运势、财运财富、婚姻感情、生育子女、身体健康等。命理测算价格为:选测一项500元,二项800元,三项1200元;综合全面运势1600元。另外,一事一测400元、合八字600元、选吉日600元、取名600元。不仅能测算,该大师还会分析内容并给出调理方法。测算者需提供姓名、生日信息,具体至时辰。

另外一名在线接单的算命“大师”透露,近几年,前来咨询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记者了解后发现,事业、学业、情感等成为年轻人热衷于测算的内容,并且每位“大师”的收费标准并不统一,有不少人为了消灾转运一掷千金。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分析,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迷茫心理,希望通过算命寻求精神寄托,减轻焦虑和恐惧。

网络算命存诈骗及信息泄露风险

火爆的网络算命滋生了网络诈骗行为。

辽宁省锦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账号锦州网警于2月6日发布的《网络算命?算的是你兜里的钱!》中提到了一则真实案例:网民李某近期诸事不顺,遂通过网络结识一主播。对方自称某大仙,可以通过算命为其“指点迷津”。对方一步步骗取李某信任后,以聚财、破灾、修建土地庙、做法事等为由,让李某通过微信、银行卡多次转账。然而李某发现生活并没有像主播说的那样发生好转,发觉被骗的李某于是报警。目前,该案件正在办理中。

该文进行了诈骗套路解析:某些网络算命团伙,会在社交平台先伪造出自己“算准了”的一些故事,吸引大量粉丝,再请一些水军或组织同伙跟帖评论转发“算得准!”“真的遇到正缘了”“谢谢大师,上岸了”等,让许多网友深信不疑,以至于加微信花高价算命。有的还会以假冒身份在网络上发帖分享“算过”的经验,诱导别人找自己要算命“大师”的微信。还有的会点评明星面相、运势,吸引粉丝关注,引导受害者上钩。在网友被“算”出不好的运势时,他们还会推荐做法事、购买转运物等附加业务,进一步骗取钱财。

郑宁指出,网络算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商家通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包装,使得其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从而吸引更多人尝试,吸引了不少流量、获取利润。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苟博程表示,网络算命往往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骗取钱财。倾听算命者的建议进行大额消费,可能会陷入借贷问题,导致经济损失。如果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牟取他人财物,利用虚假算命信息欺骗他人,导致他人有较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构成诈骗罪。

除骗取钱财外,网络算命还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张璐表示,她了解到的网络算命基本都需要提供姓名、出生日期、出生时辰等个人隐私信息,部分看面相的“大师”还会索要清晰的面部照片。

“个人信息可能被收集并出售,为犯罪分子实施精准电信诈骗提供方便。”郑宁说,网络算命本质上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可能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苟博程补充道,如果不法分子收集并出售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如果不法分子通过推销封建迷信产品,并以推荐他人获得提成为条件,引诱他人发展下线继续销售的,可能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网络算命还存在诸多隐患。苟博程表示,网络算命可能会误导消费者,使其过度依赖算命结果,影响其正常的判断和决策。更甚者,人们可能因算命者的言辞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时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网络算命监管存在法律盲区

1月19日,中央网信办开始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行动提出重点整治鼓吹不良文化问题:一是以春节风俗之名刻意展示炫富斗富、铺张浪费等导向不良内容,通过标注地点、突出背景画面等方式进行隐形炫富;二是打着风水运势、改命转运、破除太岁等旗号,鼓吹炒作封建迷信陋习,提供网上算命占卜付费服务。

郑宁指出,相关部门开展了多次“清朗”网络环境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网络算命、占卜等行为,处置了一批打着算命幌子实施网络诈骗的不法活动,但由于网络算命具有隐蔽性、跨地域性等特点,仍屡禁不止,部分不法分子通过变换手段、转移平台等方式逃避监管。

“目前法律监管存在盲区,对网络算命的监管还不够完善,这使得一些网络算命行为得以逃避法律制裁。”郑宁补充道。

网络算命该如何整治?

郑宁提出三点建议:压实平台责任,平台应当依法依规审查内容,对封建迷信活动进行及时处置;网信、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网络算命诈骗行为,从源头上进行根治;加强对公众的科学教育,倡导科学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专业机构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苟博程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补充,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算命行为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违法活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堵住漏洞、防范骗局。

若在网络算命后遇到问题,苟博程建议,消费者应当留存好购物信息、与卖家的聊天记录、相关商品鉴定材料等证据,并保留相关支付信息和订单确认信息。

“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要求退还费用或赔偿损失。还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如市场监管部门、网信部门等,请求其介入调查。”苟博程举例道,消费者可以向12315投诉举报电话进行投诉,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提起民事诉讼等法律途径追究侵权者责任。

责编:韦文洁

为你推荐超级省钱更多>>
我要许愿